疫情带给贸易企业的第一波冲击主要包括面临订无法交货的危机,原材料短缺涨价、供应周期变长导致的产能底下的问题,尤其被疫情打乱生产节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处于既担心上游原材料不足、又焦虑下游新订单的尴尬状态中。
2月底到3月上半旬是国内经济复苏及恢复产业链的关键时间窗口,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这两个月国内生产生活将会慢慢恢复,国内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压力将会逐步缓解,且供给的恢复应该快于需求,抢到这段时间开展正常生产及进出口的企业,在前期挽回了一部分疫情前期经济停滞带来的损失。
但是目前海外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随着防控疫情蔓延的需要,各国日常经济活动能力、生产活动都大幅度下降,这直接造成全球货物贸易需求、服务贸易需求大幅萎缩,尤其疫情较为严重的意大利、美国、德国、韩国的几乎停摆,这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三大动力引擎和贸易圈: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核心的北美产业链,以德国、意大利、法国为核心的欧盟产业链和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产业链都遭受了重大冲击。
美国的贸易消费和创新动力受到了巨大影响, 欧盟以及东亚的贸易消费和生产制造动力同样受到重创。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都陷入了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这让对上游中间品进口依赖程度较强的中国加工制造企业压力骤增,对外贸企业有效恢复生产和贸易供给造成两难局面,一方面,疫情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导致上述国家出现停工停产,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将面临主要贸易上游供给端,例如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因疫情无法及时交付的供给困难;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短期内外贸需求下降而导致订单面临取消和更改。这些都会对中国外贸企业形成。
1. 出口方面
除中国香港地区外,2018年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前十大市场从大到小为: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越南、荷兰、德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墨西哥,其中大部分国家都受到疫情影响,为了管控疫情发展,会加强对人员流动的严格监管,甚至关闭商铺和停工停产,自然会导致需求下降,主要贸易伙伴消费和生产需求不足进一步促使我国出口全面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停工停产、贸易限制和航运禁运将导致我国2020年对东盟、欧盟和韩国出口上升受阻,对美国和日本出口下滑加剧。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2月,中国对东盟出口下降3.6%、对欧盟出口下降17.1%、对美国出口下降26.5%、对日本出口下降23.3%。
目前,欧盟、伊朗、韩国、日本、美国和东盟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其中东盟国家所受影响相对较轻。加上201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这将会大大提升中国与东盟经贸的深度合作。因此,东盟有望成为2020年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增长点,各位外贸企业可以考虑把东盟作为疫情期间观点关注的地区。
2. 进口方面
2018年,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的前十大来源地从大到小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我国生产企业开工不足引发进口需求减少将导致上述国家对外出口在短期内遭受冲击,但这一影响随着我国企业复工复产而逐渐消失。
不过严峻的是,疫情的进一步全球扩散导致这些国家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虽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占据重要地位,但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中国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而全球疫情的发展,将对这个供应链体系产生冲击,并进而对生产产生影响。
以跟中国具有密切贸易关系的日韩为例,这两个国家都是我国最重要的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来源地,疫情进一步升级后,日韩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企业停工、物流停运、出口减少直接影响来我国的上游原材料和中下游成品的供应端,部分材料可能出现涨价情况;同时通过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变化间接冲击到部分产业链上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在中国与日韩贸易涉及的行业及产品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橡胶塑料、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受日韩出口影响可能较大。中国向日韩进口最多的产品为机电产品(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分别占国内向日韩总进口额的43.1%和54.3%。日韩在上游的IC制备原材料、中下游的存储芯片、面板等领域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疫情在这两个国家快速蔓延,就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输,从而推升国内相关上游原材料、中下游成品的涨价和断供风险,主要贸易伙伴生产活动受限进一步对我国进口造成不利影响。
有一种玩笑的说法,面对新冠疫情,。因此,面对二次冲击,中国外贸企业的焦虑开始由“能否按时交货”开始我们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外贸人打全场转向了“后面还能不能接到订单,以及接到新订单是不是能交得出货”,所以外贸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做好预案,将二次冲击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解决措施
许多外向型企业,尤其是南方企业,都通过转型生产医疗物资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然而由于企业行业跨度较大,口罩等物资资质认证严格,相关生产物料,机械设备飞涨,信息时代导致实际需求信息虚假膨胀,“倒爷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外贸型企业在进入医疗物资领域的同时出现丢帅保车,资金不足,产能低下的经营问题。
为此,行业跨度较大的企业不建议投入医疗物资生产领域,而应该在现经营的前提下注意一下方面:
1. 生产方面
要尽量备足今后一段时间生产所需的上游半成品或原材料,谨防疫情全球暴发,造成的供应链的中断。实时关注自己上游供应链国家的疫情进展情况。当前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已经绷得很紧,而不少与中国产业链密切相关的国家才刚刚开始采取类似中国的遏制举措,但随着确诊病例数大幅上升,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出台了越来越严格的抗击疫情管制政策,这也意味着短期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可能会越来越大。
2. 需求方面
要重点做好主要出口国需求下降带来的产成品出口减少以及库存增加的风险准备。可适当转向国内市场。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企业生产和居民需求恢复较快,内需大幅度上升,释放出企业和居民被抑制了两个多月的需求,因此外贸企业将部分外需产品转向国内市场,以内需对冲外需的下降,尽量降低外需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的冲击。
3. 管理方面
其实每一次风险后面都伴随着机会,究竟能不能把握住风险后面的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在疫情期间,有没有沉下心来去学习和研究,在很多人都恐慌和无所事事的时候有没有沉下心来去修炼自己和让企业练内功。对于我们的外贸企业来说,刚好可以趁这段时间,应内部风险控制,优化制度体系,强化客户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提升组织能力。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都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存在较为复杂的供应链管理问题。要加强和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生产,避免因信息不畅、交通阻断、人员不足、原材料中断等原因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对于企业员工,需要分层级的开展不同纬度的培训和学习,让大家把内功练好,以便疫情过去后大展拳脚。
4. 产业链方向
应尽量加强全球生产及供应链的多国布局,对冲高度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单一国家供应链的生产风险。举个例子,富士康在国内的生产由于疫情受到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印度的工厂满负荷的生产,对苹果产品的供应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5. 订单方面
最大化防订单流失,目前外贸企业的生产多为春节前签下的订单,库存能够保障订单相应的原料,不过3月-4月也是签订出口订单的高峰期,当前最关键不仅仅是拿新的订单,更重要的是尽量稳住出口订单,防止订单流失。目前,日本、韩国、伊朗及意大利确诊病例持续居高,尽管相比日韩,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规模较小,但是意大利举行的诸多贸易展会是中国外贸企业与欧洲客户订单的重要平台。
很多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商品订单是在意大利举办的贸易会展上完成的。现在意大利已经因疫情影响宣布取消或延期所有活动,那么很多欧洲客户的采购计划也会相应放缓,包括我们国家的广交会、华交会延期举办,也让外贸企业未来拿订单的节奏受到影响。但是不少展会现在也已经开始出现新的方式,例如线上展会,大家要多关注相关方面信息,而且积极参与。